3月9日,全球金融市场迎来“黑色星期一”。A股受外围市场波动冲击而大幅下挫,北向资金更是单日净流出A股143.19亿元,刷新历史纪录。!
外围市场也集体崩盘,亚太市场方面,日本股市开盘后就迅速大跌逾4%,跌幅一路扩大至5.61%。截至收盘,日经225指数跌5.07%,报19698.76点,创2019年1月6日以来的收盘新低;韩国综合指数跌4.19%,报1954.77点,刷新2019年8月29日以来的逾6个月收盘新低。由于跌幅猛烈,当天日本东证指数、菲律宾股票指数先后步入了技术性熊市区间。澳大利亚ASX200指数盘初跌超4%,截至收盘大跌7.33%,报5760.6点。
在此背景下,A股市场未来是否将就此走弱?亦或是独善其身呢?
澎湃新闻(www.thepape.cn)记者盘后整理了16家公募基金的观点后发现,基金对于短线A股的走势持谨慎态度,并认为指数继续调整整固在所难免。
不过,基金对于A股的中长期表现仍持乐观态度,在他们看来,短线市场的充分调整反而是资金介入的良机,投资者可以择机对优质资产进行布局。
“A股市场短期面临的不确定性加大,市场是否充分反映了海内外基本面和风险偏好的变化,还需观察。”博道基金认为,A股市场目前估值合理,而且货币政策有充分的操作空间,如果短期市场出现更为充分的调整,将提供更好的参加市场的机会
融通逆向策略基金经理刘安坤更是表示,A股大概率进入大盘震荡回落、结构性分化的阶段,“对A股而言,躁动行情本身或处在尾声,且市场主线科技股估值偏高、各板块高位轮动,叠加海外市场的波动,春节躁动行情或将结束。”
板块方面,近期因估值过高而出现调整的5G、半导体等科技类股仍是基金较为偏爱的品种,此外,地产、汽车等周期性行业,医疗、消费、在线教育等也被视为中长线布局的可选标的。
农银汇理基金认为,如果全球流动性宽松的局面进一步强化,等市场情绪稳定后,新经济板块仍然是最优选择。建议投资者短期提升公用事业、金融等行业的配置比例,但中期维度,仍然看好以计算机、新能源、电子、医药、传媒和化妆品为代表的“新五朵金花”。
“受外围不确定性的影响,近期A股整体偏防御,新老基建板块相对较强。但中长期看,我们仍将坚持科技+消费的主线,精选行业景气向上、业绩兑现程度高的优质公司。”海富通中小盘基金经理范庭芳表示,科技板块短期受到风险偏好的压制,待情绪企稳后预计仍有持续的超额收益,继续围绕5G拉动的“管端云”新一轮全球科技创新周期和以半导体、基础软件国产化等为代表的中国科技自立周期两条主线进行布局。消费板块方面,此轮疫情的确对消费大环境产业巨大影响,公司一季报可能面临较大压力。在此情况下,可以加大对消费板块的精挑细选,关注在疫情考验下仍能保持业绩增长的行业和公司。
华宝基金判断,短期水泥、建筑龙头、地产后周期、特高压等内需为主的板块可能有相对收益的机会,此外优选一季报业绩占优的科技品种,主要集中在医药、半导体、新能源车产业链、视频流量、在线办公教育等。
下为是16家基金公司详细观点:
一,博道基金:A股市场短期面临的不确定性加大
对疫情的担忧,不足以解释近期海外市场的波动,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创出新低,表明市场对于美国经济步入衰退的担忧加剧,在经历了历史上最长的128个月的经济扩张后,美国陷入衰退的概率在进一步上升,而目前的利率水平,让市场担心美联储的应对空间不足。
在全球比较深度融合的今天,海外经济的疲软以及市场的持续调整,会从基本面和风险偏好两个方面影响A股市场。因此,我们认为,A股市场短期面临的不确定性加大,市场是否充分反映了海内外基本面和风险偏好的变化,还需观察。
中长期而言,我国的经济基本面相对其他主要经济体更为健康,A股市场目前估值合理,而且货币政策有充分的操作空间,如果短期市场出现更为充分的调整,将为我们提供更好的参加市场的机会。
二,浦银安盛基金:海外悲观情绪拖累全球股市表现
周末海外市场利空频传,首先,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急速升级,意大利、伊朗、日韩等国家地区形势较为严峻;其次,欧佩克与俄罗斯原油减产协议谈崩,原油价格暴跌逾30%,亚太多国股市遭遇重挫。此外,疫情的广泛传播令市场增加了对经济影响的负面情绪,下调了对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海外资本市场恐慌情绪蔓延,使得A股也无法独善其身。外资呈现大幅净流出态势。
短期市场恐慌情绪发酵,A股行情仍将维持区间震荡态势。外围市场仍是当前最大的扰动因素之一,我们建议投资者淡化指数,强调结构。长期来看代表中国长期增长新动能的科技、医药、消费等板块的长期趋势仍值得期待。
三,招商基金:短期形势仍不明朗,A股仍有调整整固压力
海外疫情进展及全球股市的风险偏好短期来看仍难言见底,同时疫情对全球供应链产生较大扰动,也可能使得消费者和企业的信心弱化,进而对需求端形成明显冲击,短期形势仍不明朗,A股仍有调整整固压力。但中期来看,外需若因疫情影响继续走弱,国内逆周期调节政策出台的必要性也将进一步强化;目前市场估值仍处于历史中枢以下,同时流动性充裕和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市场整体的下行空间不大。下一阶段,各国托底政策的出台节奏以及海外疫情的进展仍是关注的重点。
板块上,我们将重点关注受益于逆周期政策加码且当前估值仍低的周期性板块的估值修复机会,如地产、汽车等;同时对于回调之后估值趋于合理、行业景气度确定性向上的成长板块仍可精选个股,择机参与。
四,农银汇理基金:新经济板块是当下最优选择
近期市场情绪与资金流向主要由疫情变化主导。一方面,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生产复工率开始逐渐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另一方面,海外疫情升级,市场聚焦开始由内需转向外需。
整体来看,下半年加大政策对冲力度的概率在提升。综合考虑,我们认为此次不会是简单的钢筋水泥房地产重演,而是体现在医疗、汽车、5G等带有新经济属性的领域。
短期避险情绪上升,建议均衡配置应对。受疫情超预期蔓延影响,海外权益市场大跌,背后存在基本面和估值的调整因素。
短期市场避险情绪主导,黄金价格上涨,美债收益率创新低。A股市场阶段性回归内需,资金从半导体等板块流出,流向食品、医药等刚需消费板块。
我们认为,当前行情的三大核心驱动因素:流动性宽松、产业趋势、配置型资金入市,均未发生明显变化。如果全球流动性宽松的局面进一步强化,等市场情绪稳定后,新经济板块仍然是最优选择。
建议投资者短期提升公用事业、金融等行业的配置比例,但中期维度,仍然看好以计算机、新能源、电子、医药、传媒和化妆品为代表的“新五朵金花”。
五,工银瑞信基金:预计市场高波动性还将延续
在短期疫情扩散不确定性仍在的背景下,预计市场高波动性还将延续。
当前我们继续看好A股中长期投资价值。第一,国内逆周期调控将加码托底经济增长,经济下行风险可控。第二,预计年内流动性格局整体将维持相对宽松,这对市场的估值面有正面支撑。与此同时,国内深化改革开放政策逐步落地,也有助于提升市场风险偏好。
综合来看,虽然短期宏观经济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但流动性相对偏松,同时改革开放政策还将逐步落地的背景下,预计权益市场将以结构性投资机会为主,不过需要对市场波动做好准备。风险方面,继续关注疫情发展态势及政府相关政策。
六,融通基金:海外疫情压制市场风险偏好,关注周期投资品
融通逆向策略基金经理刘安坤认为,海外疫情蔓延压制市场风险偏好,拖累A股市场表现。他解释,首先,从央行流动性的预期和边际重心变化、类比2018年初的春节躁动行情来看,纯粹的流动性推动的躁动行情或将接近尾声。其次,海外疫情仍处在不确定性的发展阶段,虽然美国在货币和财政政策都给经济和市场以支持,但各国的防疫措施没有国内的明确且果断,这仍会造成市场波动。因此,刘安坤认为,对A股而言,躁动行情本身或处在尾声,且市场主线科技股估值偏高、各板块高位轮动,叠加海外市场的波动,春节躁动行情或将结束,A股大概率进入大盘震荡回落、结构性分化的阶段。
展望后市,刘安坤认为,逆周期调节下的周期投资品仍是重点。当前来看,逆周期调节对冲疫情是市场的共识,但在方向上、程度上存在分歧。
刘安坤解释,首先就方向而言,市场上有声音认为,新基建即新兴产业投资、刺激消费应该是调节的主攻方向,而非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出台的“四万亿”计划。但我们认为,新基建及刺激消费存在的问题是新基建规模太小、刺激消费见效太慢,而传统基建和地产链才能够担负大幅冲击下的对冲作用。其次是逆周期调节的程度,房地产政策是否会松动。目前市场有声音认为房地产行业本身产业链长,能够拉动上下游的周期品,此外,卖地能给当地政府带来收入,给政府大力推进基建提供资金支持。在经济承压下,或需增加房地产政策灵活性。而目前,地产政策成为周期资产波动的根源。
刘安坤分析,目前既要防控防疫又要发展经济的思路仍在延续,一旦1-2月经济数据或一季度经济数据大幅低于预期,则这种思路大概率会发生转变。房地产政策、政府债务等都不再是约束,失业问题变得首当其中,多形式的基建资金补充和房地产政策的灵活变动届时可以期待。所以,经济数据严重低于预期则意味着对冲政策越强,也意味周期投资品或将有更强的表现。
七,海富通基金:
坚持科技+消费主线,精选景气度向上且业绩兑现程度高的优质公司
疫情在全球范围的扩散直接影响了近期的市场情绪,若疫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全球经济的下行压力将加大。国内疫情虽已得到一定控制,但海外疫情的扩散将直接影响我国的出口情况,进而对整体经济产生影响。叠加此次原油价格暴跌,近期A股市场预计承压,整体波动可能加大。中长期来看,我们仍然看好A股市场的配置价值,主要在于流动性宽松的市场环境并未发生改变,若经济基本面下行压力加大,相关政策或进一步边际放松。
海富通中小盘基金经理范庭芳表示,受外围不确定性的影响,近期A股整体偏防御,新老基建板块相对较强。但中长期看,我们仍将坚持科技+消费的主线,精选行业景气向上、业绩兑现程度高的优质公司。科技板块短期受到风险偏好的压制,待情绪企稳后预计仍有持续的超额收益,继续围绕5G拉动的“管端云”新一轮全球科技创新周期和以半导体、基础软件国产化等为代表的中国科技自立周期两条主线进行布局。消费板块方面,此轮疫情的确对消费大环境产业巨大影响,公司一季报可能面临较大压力。在此情况下,我们将加大对消费板块的精挑细选,关注在疫情考验下仍能保持业绩增长的行业和公司。
八,华宝基金:
短期市场面临风险释放过程,稳健操作为主
短期来看,海外疫情扩散程度仍在加大,由于政策应对能力和空间的不足,海外衰退的风险大幅上升,美股和美国高收益债是主要的风险点,进而可能会影响到居民的消费和企业融资,目前这一趋势仍在向不利的方向发展。而在全球衰退风险上升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经济表现可能会相对强势,但也比较难以独善其身,后续仍会通过出口和制造业投资等途径影响到国内。而且从历史经验看在美股下跌的市场中,A股很难有绝对正收益,目前投资者对国内的经济和政策已经有较为乐观的预期,而且后续2020年一季报的业绩验证期到来,预计市场短期有一个风险释放的过程,建议稳健操作为主。短期水泥、建筑龙头、地产后周期、特高压等内需为主的板块可能有相对收益的机会,此外优选一季报业绩占优的科技品种,主要集中在医药、半导体、新能源车产业链、视频流量、在线办公教育等。
九,汇丰晋信基金:成长或占优,可配置内需占据主导版块对冲海外不确定性
往后看,新冠肺炎在全球的传播仍然处于早期,疫情本身及对于全球需求的冲击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而在这种不确定性下,我们认为有几点是比较确定的。
国内的疫情防控已经进入冲刺阶段,非湖北地区已经陆续复工复产,疫情对于内需的负面冲击已经在逐步减小;国内政策空间远远大于海外,欧洲、日本已经负利率,美联储的降息空间也有限,而目前的中美利差超过了150基点,国内的货币空间仍大;考虑到估值的优势,全球对比来看,A股或成为阶段性的最优选择之一;从股债性价比的角度,目前国内的权益资产比债券资产要更加有吸引力。
因此,我们对于A股市场仍然持乐观态度。
结构上,宽松的流动性会强化成长风格占优的行情,但成长的波动性会加大。同时,我们可以通过配置内需占据主导的板块来对冲海外疫情的不确定性。
十,博时基金:
谨慎为先
展望本周,博时基金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魏凤春认为,海外经济方面,3月3日Fed临时决定降息50个bps,鉴于历史上的临时性降息均出现在经济的危机时刻,该降息导致了市场的负面解读。上周海外疫情明显扩散,尤其是意法德美+伊朗,目前只有意大利宣布米兰及其附近区域将进行“人口管控”,该措施的实际执行及其效果还需观察。整体预计疫情大概率还会升级。国内经济方面,随着国内疫情基本趋于稳定,复工复产正有序推进。2月底以前,大家认为此次疫情虽然影响比2003年大,但市场一致预期经济在短期受到冲击后,能够迅速地在2季度重回此前企稳的趋势通道。但从2月底开始,随着疫情在海外开始加速蔓延,海外市场对于全球经济前景产生了现实的担忧,全球需求走弱和风险偏好降低的情景可能更像一个弱化版的2008年场景,虽然国内疫情逐渐趋于缓和,但受海外影响,经济的修复速度可能低于此前预期。
具体来看,A股方面,虽国内复工复产在有序推进,但受海外疫情扩散和经济活动停滞影响,国内经济的修复速度可能弱于之前预期,或可考虑提高组合的抗风险水平。
港股方面,港股的政策、资金及市场联动等因素正转向积极,预期港股在低估值情形下风险不大,但上行仍赖于海外投资者情绪和资金面的修复。
债券方面,当前主要的下行驱动力来自海外的疫情发酵导致美债收益率创出历史新低,国债有可能短期内一步到位,博弈难度较大。
原油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升级,需求担忧对油价的压制仍在,同时OPEC+会议减产谈判失败,4月1日起OPEC+的减产行动将宣告结束,油价在供需两端承压,预计短期仍有下行压力,后续可关注全球疫情以及俄罗斯、沙特后续的产量情况。
黄金方面,在主要疫情国家采取强力措施来控制疫情,以及此后的确诊人数下降之前,或可超配黄金。
十一,
诺德基金:等待全球“疫情”情况的明朗
短期而言,全球市场都会受到原油暴跌造成的恐慌情绪所影响。市场在恐慌情绪得以释放后走势主要会受到基本面的影响。我们认为目前市场主要是等待全球“疫情”情况的明朗,等待的主要是海外新增病例的拐点,随后将反映政策稳增长力度以及企业复工、复产的具体情况。我们认为,油价的下跌对于后续稳增长的力度和空间其实是有其正面的作用的,因为当油价较低的时候往往通胀压力较小,因此政策的空间会比较大。所以,我们现在主要关注的还是海外的疫情情况,希望早日见到拐点。从行业配置角度来说,仍然是关注科技、医药以及稳增长相关行业。
十二,
万家基金:短期恐慌不改A股长期向好的趋势
油价急速下跌的情况历史罕见,带给投资者极大的冲击,避险情绪明显,但是短期恐慌不改A股长期向好的趋势。目前国内疫情压力已经大幅缓解,全国复工进度预计在周末也将达到80%左右,湖北部分企业也开始尝试恢复生产。这说明目前国内经济情况是比较稳定的;同时也说明海外疫情,只要政府有决心、民众能够通力配合,大概率是可以在短期内得到控制的。
另外,从估值角度看,A股处于过去十年15%左右估值低位,标普500处于85%左右估值分位。相较于美股,A股估值水平很低,配置价值非常凸显。
所以,虽然海外震荡或将延续,但是A股长期向好的趋势不变,投资者不必过于恐慌,逢低、分批布局或将是不错的操作策略。
十三,
中融基金:能源化工产业链股票快速下跌后具备较好的投资价值
油价暴跌,拖累了几乎所有工业品价格,尤其是导致能源化工商品价格普跌,还严重拖累能源化工企业的利润,尤其是勘探开采环节的利润,导致相关股票大跌,使本来就受疫情影响的全球股市雪上加霜。今日包括A股在内的东亚股市全线大跌就与此有关。
原则上说,原油价格下跌意味着航空公司的燃油成本下降,但考虑到疫情的影响,我们当前并不认为航空公司的业绩会有明显改善。当前原油价格的暴跌是预期供给上升引起的悲观情绪的集中反映,后续随着沙特和俄罗斯重回谈判桌的可能性增强,以及高采油成本国家大概率会降低产量增加进口,原油价格有望止跌回升。当前很多能源化工产业链的股票在快速下跌之后,反而具备较好的投资价值。
十四,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短期受情绪扰动而出现调整,后续A股具备独立性
与海外相比,当前国内疫情整体可控,且复工复产正有序推进,稳增长基调下逆周期调节政策有望持续发力,从货币政策空间看,国内空间也大于海外,因此国内经济可能较早走出疫情“阴影”,中国资产有望成为全球资金“避风港”。当前A股市场整体估值并不高,且从股债比价关系角度来看相对占优。短期虽然受到情绪扰动而出现调整,但我们认为后续A股具备一定以自身因素为主导的独立性,随着政策持续宽松、逆周期调节强化、长期资金持续入市,市场中长期趋势值得看好。
十五,
金鹰基金:市场调整是中长线投资者进场的黄金坑
全球风险偏好急速降温主要是几个因素叠加:
(1)市场担忧海外疫情扩散影响欧美经济,欧美暂未能采取有效抑制疫情措施,且央行降息后续空间有限,导致恐慌情绪浓厚。
(2)OPEC与俄罗斯原油减产谈判失败导致油价暴跌,市场担忧对杠杆高的美国页岩油企业面临危机,从而引发美国企业债务风险暴露。
国内疫情目前已经进入到相对平稳的阶段,生产也有所恢复,企业复工率达到70-80%水平,物流也有所恢复。海外疫情对我国出口需求有负面冲击,因此政策会更着重支撑内需增长。具体措施上,央行引导市场利率下行、低息贷款支持企业现金流、地方政府专项债扩容以及新基建等稳增长政策在路上。预计国内经济会比海外市场更早得到修复。
短期,海外市场仍然等待意大利、伊朗和日韩等国家的疫情拐点,以及美国高收益债违约率,若数据趋于稳定,则风险偏好有所修复。
我们坚定认为科技成长板块在未来两年具备趋势性机会,疫情只会影响短期市场节奏,市场调整是中长线投资者进场的黄金坑。
因此,中期看,可选择非理性下跌的A股优质品种。一是疫情在中长期对智能制造、在线消费、教育和娱乐、5G通信及物联网等科技创新产业催生了大量需求;二是关注逆周期调节催化下的基建、地产和新基建机会;三是随着国内复工率的提升,相关中游制造业板块也具备性价比。
十六,湘财基金:基本面逐步修复,大跌提升A股性价比
受今日国际油价暴跌影响,A股再度大幅调整,上证综指下跌3.01%,沪深300下跌3.42%,创业板指下跌4.55%。短期油价下跌的主要导火索是上周五OPEC与俄罗斯未达成新的原油减产协议,之后沙特阿拉伯计划进一步增加原油产量,这导致全球避险情绪进一步高涨,主要风险资产皆出现回调。但后续看,国内较好的疫情控制与复工进展决定了宏观基本面的相对优势,大跌后A股市场的性价比进一步提升,不必过于悲观。
我们认为,短期市场的调整震荡将持续,但难以形成趋势性下跌,风格逐步收敛。
短期油价暴跌黑天鹅冲击下,不必对A股过于悲观。海外疫情对外需有一定冲击,但稳增长政策仍有空间,内需重要性进一步提升,以地产产业链、基建产业链、可选消费为代表的内需将成为稳定经济的主要推手,部分低估值行业有望迎来修复,而潜在消费刺激政策对汽车、家电也有一定拉动作用。
中期我们依然看好科技成长板块的相对表现,包括5G应用、消费电子、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金融科技等领域。政治局常委会议明确指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央视新闻指出七大新基建方向,其中5G基站与工业互联网的投资将持续加速,在此基础上的新型传媒如云办公、高清视频、云游戏将持续受益。大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带动电子、计算机行业的业绩增长。新能源汽车行业也将受益于充电桩建设加速、Tesla国产化的利好。在业绩持续向好并扩散至产业链的基础上,科技依旧是中期主线。
未来一段时间需要着重关注海外疫情的进展及国内政策。海外大部分国家新冠疫情仍处于爆发期,欧美的疫情走势尚不乐观,3月的海外疫情控制将对全球经济走势造成影响,这将影响到海外央行的政策操作,进一步警惕疫情对美国金融市场的扰动。同时,国内政策也将逐步落地,相关利好行业将从中受益。中期来看,随着宏观数据逐步发布、业绩公告期临近,A股市场将更多关注经济基本面及业绩情况,重点关注业绩超预期的公司及高景气行业,有望贡献超额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