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与口罩相关的新闻报道下方,评论区时常能见到网友叫苦:“买不到口罩啊!”
毕竟,现在很多地方不戴口罩连公交都乘坐不了,可以说,“无罩”寸步难行。
不过,对山西人来说,一个好消息是,你的口罩可能正在路上!
2月17日,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从山西省工信厅获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山西加快推进口罩生产供应,目前山西口罩生产企业有12户,国药控股山西、建投集团、九州通、省医药集团等4家口罩生产基地的建设正在加快推进中。
保医用、保复工、保民生
山西加快推进口罩生产供应
疫情发生前,山西没有一家在产的口罩生产企业,口罩生产几乎是从零开始。
疫情发生后,山西省工信厅及时成立了医药和物资保障组专班,逐日研究物资保障和复工复产情况,积极组织物资生产和采购,全力以赴做好物资保障工作,分为保医用、保复工、保民生三个阶段。保医用方面,通过“采购+生产”的方式进行保障,目前,除医用N95口罩外,其余医用物资供需压力基本缓解,防护服际华三五三四每日保障支援武汉6000套,同时,我省已布局建设两条N95口罩生产线。
据了解,省工信厅按照“精准到企业”的要求,出台了《关于做好复工复产和疫情防护口罩供应的工作方案》,制定了物资需求和保障清单,围绕重点企业、关键企业,做到统筹梯次保障。截至2月17日,省工信厅共分19批次下达民用口罩,省综改区、同煤集团、焦煤集团、晋能集团等单位,通过外购和自我生产等手段,初步满足了本单位复工复产口罩需求。目前省工信厅已经开发了“山西省疫情防护口罩购买平台”App,条件成熟后将拓展到全省范围推广使用。
省工信厅积极督促企业扩产、转产、增产医疗防护物资,目前山西口罩生产企业有
山西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山西东华制衣有限责任公司
、
太原白鸽服装有限责任公司
、
山西神农晟晔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
、
山西丹仁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晋城市镇康医疗有限公司
、
山西健康动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山西康灵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山西森杰服饰有限公司
、
山西速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山西海亿康科技有限公司
、
山西舒怡服饰有限公司
12户。
在生产基地建设保障方面,省工信厅积极构建我省卫材产业体系和应急保障体系,挖掘省内物资生产潜力,加快推进国药控股山西、建投集团、九州通、省医药集团等4家口罩生产基地建设。首批设备预计25日可开始安装,后续将重点保障4家新建基地生产要素需求,坚决做到设备到位、厂房到位、资金到位、责任到位、原材料到位以及人员到位等“六个到位”。
分4批向15户企业派驻26名特派员
为物资生产护航
截至2月17日,省工信厅已分4批向15户企业派驻26名特派员,各市工信局派出驻企特派员56人,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全力以赴提产扩能。
1月27日,省工信厅党组调派产业促进和技术合作处副处长胡晋刚为山西东华制衣有限责任公司入企特派员,1月28日,胡晋刚立即奔赴企业,积极开展工作,全面摸清企业生产情况,科学指导企业尽快复工转产,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原料、用工、物流、生产资质等各类问题和困难。1月29日,防护口罩生产线准备就绪,当日下午第一批防护口罩原料到位,企业立即投入了生产。第一天生产5000件,第二天生产10000件……工艺不断改进,产量不断提高。
胡晋刚紧锣密鼓地帮助企业开展防护服研发和生产筹备工作,通过协调晋中市市场监管局,帮助企业取得了防护服生产许可证。由于省内没有防护服面料厂家,加之疫情形势紧迫,很多地方开始对原料进行管控,胡晋刚和企业加班加点电话联系浙江、江苏、山东、河北等各地生产厂家,并向中国纺织协会、山西纺织协会、各省直厅局以及合作过的企业获取原辅材料生产信息。与此同时,积极协调省工信厅、省交通厅和晋中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组办理运输车辆通行证等相关证明,确保疫情防控应急物资车辆运输畅通。与原辅材料企业联系对接好后,争分夺秒,立即前往河北省沧州市海德塑业有限公司采购回5吨防护服面料,材料到位后,迅速组织企业投入生产。2月11日,胡晋刚前往山东采购6吨原材料,据初步估算,每5吨面料可生产1.5万套防护服。
位于临汾曲沃县的山西健康动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是我省少数几家具备生产N95口罩的企业之一。疫情发生后,省工信厅派出郭强、张永浩入驻,协调指导服务该企业,支持企业加大马力生产。
郭强、张永浩到达企业后,详细了解目前企业的生产情况及企业在原材料、生产、设备、运输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实地查看了企业生产车间及仓库。经讨论研究,决定从三方面攻克企业生产难题。原材料鼻托压条紧缺,特派员多渠道协调原料企业,紧急采购,2月10日下午鼻托压条材料已经到厂入库。耳带焊接机未到货,特派员到达企业时,企业所定的耳带焊接机仍未发货,影响企业生产进度,在多次沟通后,2月10日耳带焊接机已发货。N95熔喷布无法用厂内现有切割机切割,特派员通过省工信厅消费品工业处、地方政府部门、装备制造之家微信群等多方求助联络,目前已联系到切割企业,N95口罩已于2月11日生产。
开通疫情防控应急融资“绿色通道”
国开行已完成4.2亿应急贷款发放
目前,口罩生产保障主要存在原材料供应、消杀配套、运输保障、资金支持、资质办理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省工信厅采取一系列措施予以解决。
对现有的生产企业,省工信厅积极协调解决原料、资金、运输等方面的困难,帮助尽快投产达效,对新建企业,积极协助办理相关手续,促进产能释放。加大配套保障力度,加强与原料核心产区的对接,已与河北、山东等省协商采购原料 ,解决供应问题,协调消杀灭菌技术设备供应,对接交城瑞德盛、万荣华康药业提供杀菌工序支持,为物资转运车辆办理绿色通行证,确保完成应急运输保障任务。
省工信厅积极帮助解决企业生产资质办理难题。目前,我省防护服企业有7家,获得医用生产许可2家;口罩企业12家,已审批5家;消杀用品企业14家,已全部审批。同时会同省卫健委、省药监局成立省内自产医用防护物资检测调配专班,全力做好检测工作。
在资金保障方面,山西已向国家开发银行推介了首批重点生产企业目录,开通疫情防控应急融资“绿色通道”,国开行已完成4.2亿应急贷款发放。交通银行发放9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建行发放流动资金贷款4700万元及银行承兑汇票7500万元。出台了疫情防控重点应急物资保障专项奖励方案,列支5000万元技改资金,专项用于本次防疫防护用品生产企业的补助和奖励。为医药物流企业拨付2000万元流动资金,保障省内口罩企业产品顺利收储。
建立省市县三级调度统筹机制,根据企业生产设备及原料备料情况,统一生产,统一调度,统一调配。下达指令性生产计划,确定企业每日最低生产供应量,驻厂特派员监督企业强制执行,省市县配合统筹调度指挥。千方百计拓宽采购渠道,动员省内医药企业协助采购,联系振东药业、亚宝药业、同药集团、锦波生物、华润康兴源等龙头企业,商请协助采购,会同省卫健委和商务厅建立工作机制,积极组织从国外进口口罩等防护用品。
利用大数据手段支撑物资保障,充分发挥“两平台、一客户端”等信息化渠道作用,强化物资保障。建立上线了全省防护用品生产调度信息管理平台,涵盖口罩生产、消杀、采购、入库、调配等各个阶段,实现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把山西工业云服务平台作为主动服务的重要窗口,依托云平台摸清企业复工需求,开发用好“山西省疫情防护口罩购买平台”App,梯次保障民生领域口罩需求。
太原市民买口罩难问题
有望逐步解决
2月17日下午,在太原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太原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太原市发改委二级调研员李春瑞表示,太原市民买口罩难的问题有望逐步解决。
疫情前期,太原市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口罩等防护用品存在较大的供需矛盾。
目前太原市主要通过以下四条途径,缓解防护物资供需矛盾,即——
督促全市十家医疗企业,加大力度采购一批;
动员社会力量、社会关系挖掘潜力调配一批;
开发本地企业产能,如新华化工厂、白鸽服装有限公司生产一批;
向中央和省级部门申请支援一批。
经过各方努力,目前已采购回医用外科口罩10500个,N95防护口罩3940个,普通医用口罩63.22万个,非医用口罩32000个,这些物资——
首先满足一线医护人员;
其次是公安、公路卡口、社区防控一线人员;
第三是公交、出租车司机、公共服务企业人员;
第四是其他人员使用。供需矛盾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医疗口罩生产企业陆续开工,产能已经恢复到80%左右,随着全国生产形势的不断好转和我市生产能力的增加,防护口罩的供需矛盾将会逐步得到缓解,市民买口罩难的问题有望逐步解决。
为啥还买不到口罩?
官方:医用口罩生产后需要解析14天
根据发改委的消息,截至2月13日全国口罩产能恢复率已达94%,医用N95口罩产能已达128%。但是很多人依然反应口罩买不到,这是为什么呢?
央视新闻给大家做出了解答,指出口罩生产加工完毕之后需要解析14天,这个这个时间差,或许是口罩供应依然紧张的原因之一。
对于这个问题,专业人士之前也做过解释。中国医药集团董事长刘敬桢表示,近期口罩的需求缺口陡然大增,口罩看起来做工很简单,但其实生产流程是很复杂的——
比如说中间捏紧鼻子的那个钢圈,就不是口罩厂自己生产,而得是上游的生产厂来给它配套;
医用口罩采用环氧乙烷灭菌,灭菌后,口罩上会有环氧乙烷残留,不但刺激呼吸道,还有致癌物。
这样一来,就必须通过解析方式,使残留的环氧乙烷释放,达到安全含量标准,经检测合格后,才能出厂上市。
在多项鼓励措施的支持下,国内的口罩产能预计可以达到1亿只/天,2月底的时候随着大规模复工、新产线投产等因素,国内的口罩产能将达到1.8亿只/天,其中N95口罩约3500万只左右。
采写: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许晶晶